近年来,绝味食品频频收到监管部门函件,公司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令市场担忧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吕贡
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的绝味食品,今日开盘遭遇一字跌停。
2024年8月15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向知名休闲卤味品牌绝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绝味食品,603517.SH)发出《立案告知书》,指出该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已于同年6月7日启动立案调查程序。
对此,绝味食品方面强调公司当前生产经营活动并未受到影响,在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公告一出,资本市场反应强烈。8月16日一开盘,绝味食品即宣告跌停,收于13.22元/股,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也已斩半。
值得关注的是,这并非绝味食品首次触及监管红线。近年来,绝味食品因管理问题频频收到监管部门函件,公司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令市场担忧。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绝味食品的投诉屡见不鲜,大多均指向食品安全隐患。
绝味食品年初至今股价走势(元)
数据来源:Wind
并非首次触及监管红线
绝味食品成立于2005年4月,长期专注鸭脖市场。2017年3月,该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
近年来,公司的业绩表现和经营规范问题备受关注。财务数据方面,绝味食品营收稳步增长,从2021年65.49亿元提升至2023年72.61亿元;但净利润大幅波动,在2022年大幅下滑后,2023年仅恢复至3.44亿元。进入2024年,该公司第一季度营收也出现波动,同比下降7.04%。
更为严峻的是,绝味食品在经营规范上存在诸多漏洞。自2013年起,该公司多次涉及违规操作,包括通过员工个人账户违规收取并占用公司资金、未按规定披露和审议关联交易,等等。如在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期间,绝味食品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均未按规定存入该公司账户,构成经营性资金占用。
2019年和2021年,绝味食品又有多笔投资及关联交易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和审议,涉及金额较大。该公司这一系列行为不仅违反了证券法规,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鉴于此,绝味食品及相关负责人分别于2023年4月和8月,相继收到中国证监会湖南监管局发来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以及上交所予以的监管警示决定。
对于前述情况,绝味食品方面迅速进行整改,例如组织相关部门全面梳理公司交易往来情况,根据法律法规对公司应当披露而未进行披露的信息在上交所指定网站,及符合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条件的媒体进行补充披露和公告;聘请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2013年至2018年期间关于公司员工个人账户收取绝味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未存入公司账户的情况进行核查,已追回违规占用资金,等等。
然而整改效果似乎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最近,该公司再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绝味食品2021年至2023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除此之外,作为一家以食品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绝味食品近期在食品安全领域亦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2024年以来,绝味食品已经接连遭遇两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将公众视线聚焦于该公司产品质量控制上。
首先,是发生在加拿大市场的召回事件。2024年4月、5月,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连续发布召回通知,针对绝味食品(加拿大)公司旗下多个品牌产品,包括猪蹄、鸭舌、牛腱、腐竹等在内的多款蔬菜和肉类复合食物进行紧急召回。原因是,这些产品存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李斯特菌”是一种能在冷藏低温下生存并繁殖的细菌,尽管其在常规烹煮温度下能被轻易消灭,但其耐寒性仍使之成为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大隐患。健康人群感染这一细菌后,可能会出现发烧、头痛、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而对于免疫力较弱的群体,如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败血症等等。
紧接着,香港市场也曝出类似的食安问题。2024年5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公告,指出绝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销售的一批预先包装冷冻鸭翅(藤椒风味),有可能受到致病菌李斯特菌污染,因此呼吁市民不要食用,并提醒业界如果持有受影响批次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绝味食品(香港)对此食安事件高度重视,公司第一时间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深入调查及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除了在香港市场暂停销售前述产品,积极配合食物环境卫生署调查“藤椒风味鸭翅”可能李斯特菌超标的原因外,对于此前已经购买过相关产品的顾客,也可致电公司查询有关产品的回收事宜。
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绝味鸭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也有约800条投诉。其中大多数内容与食安问题相关,包括在产品中发现异物如毛发、虫子;售卖变质产品;产品未清理干净、鸭翅存在明显鸭毛;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