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陆 注册
三星堆吧 帖子:11
三星堆遗址,原名兴古遗址,后以三星堆首先发现大面积文化层并多次正式发掘而命名 ,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鸭子河南岸 ,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的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千米,年代距今4800—2800年左右。
看帖
1
回复贴,共
1
< 返回三星堆吧
中国出土大量精致面具,先民为什么要戴面具?仅仅是为了神秘吗?

世界各国出土了无数面具,它们都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国各地也出土了大量的面具文物,它们材质不同,形态各异,功能有别。这些面具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面具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极为久远的的历史,它所反映出的是人类对自然、神灵、祖先的崇拜之情。早在原始社会,陶制面具、木制面具就在各文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由于材质脆弱,保存下来的不多。相对的,青铜、玉器和金面具却经常出土,让后人得见祖先的精神世界。那么,我国的面具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呢?

一、青铜面具

青铜面具虽不是我国最早的面具,但却因材质坚固,而保存下来较多,这为我们了解商周至辽代的崇拜提供了大量材料。

在商周时期,青铜面具主要有两大类型,首先是人面面具。这又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最为典型。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具主要有叶片眼型、柱形眼、神树形三种类型。三种类型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却都表明了其深邃、神秘和肃穆的特点,比如去年“上新”的这件柱形纵目青铜面具,其柱状眼珠突出眼眶9cm,额头有一条68.1cm的夔龙纹,这表现出承接自原始社会的太阳崇拜,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三星堆青铜面具

还出土了一系列商周时期的兽面面具。其中商代的青铜兽面面具最具代表性。商代兽面面具多采取正面向上隆起,面具表面模仿野兽形状,而面具背面则向内凹陷,便于佩戴。其中典型的如新干大墓出土的兽面面具,该面具除了有共同的兽面样式外,还有一对巨大的羊角,不仅如此,面具双眼镂空,便于佩戴者观察四周,在兼顾做工精美的同时,还具有实用性,展现了商周人民的智慧与自然崇拜。商周时期的青铜兽面具,更多表现出的是神秘而狰狞的威力,彰显出佩戴者的统治地位。大家可以去江西省博物馆近距离感受这件国宝的魅力。

商代青铜兽面面具

但是,随着其他贵金属的使用,青铜逐渐丧失核心地位,青铜面具出土的类型和数量也逐渐减少。到了西汉时期,青铜面具已经几乎消失,只有广西西林出土了八面西汉时期的青铜面具。这些青铜面具以人面为主,这些人面面具和商周时期区别较大,它们都呈现出神情痛苦的样子,远不是商周人面面具的深邃、神秘、至高无上。根据陈梦家等先生的考证,这几面青铜面具都是奴隶所用,是古代奴隶社会的时政。这表明,青铜面具的用途并非像先前那样彰显佩戴者的权威,而是作为代替“人殉”的奴隶主的陪葬品。

从此之后,青铜面具在我国消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宋代有过文字记录,说狄青等人曾佩戴青铜面具,但都没有实物佐证。直到辽代墓葬中,青铜面具再次问世。截至目前,辽代共出土了包括青铜面具在内的60多件金属面具,以人面面具为首,多作为陪葬品覆盖于死者之上。此时的面具完全作为陪葬品使用,保留了死者的尊荣。

辽代青铜面具

二、玉面具

相比于青铜面具,玉面具则主要表现为玉覆面。玉覆面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具,它是用麻线等材质将玉片拼接成人面的形状。因此,玉覆面在更多场合上是被用为丧葬时的陪葬饰品,而不是活人佩戴的面具。

玉覆面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但依旧数量不多。1993年,山西晋侯墓地出土了大量西周玉器,其中就包括一个做工极为精美的玉覆面。这块玉覆面由足足48块形态、颜色各异的玉块组成,其中最大的玉块构成了玉覆面的鼻子,长度足有8.5cm。不仅如此,这个玉覆面的每一块玉石都进行了纹路雕琢,将人面的各个细节进行了补充,表现出了极高的制作水平。

西周玉覆面

西周、东周虽然有零星出土玉覆面,但是玉覆面出土的频率和规格最高的还是西汉墓葬。在西汉墓葬中,玉覆面不仅做工相较于两周时期有了进一步细化,人的整个面部都能被玉器覆盖,而且出土了为数不少的金缕玉衣。如今被徐州博物馆馆藏的狮子山楚王汉墓的金缕玉衣则是其中的典例。

徐州博物馆藏金缕玉衣

但是,精美的玉覆面却在三国时期逐渐消亡。东汉末年,由于各地军阀割据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冲击。不仅如此,各方诸侯为了补充军饷,屡屡破坏先王陵寝,抢掠陪葬品。为了防止社会财富被浪费,曹操时期开始严格规定薄葬:“天下尚末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告除服....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到了曹丕时期,这一规定得到进一步强化,直接严格禁止使用“珠襦玉匣”殓尸。在两重严令的限制下,玉覆面再也没有出现。

三、金面具

金面具的出土,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对贵金属的开采、提炼和打造技术已发展到极高水平。从商周开始,金面具就已经在我国各地出现,如金沙遗址出土的小金面具。这幅金面具人面圆脸圆颐,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宽而两端收束,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不但精巧美丽,而且具有一定的写实色彩。

而近年来最为人称道的金面具则是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金面具。这一面具系用金箔在铜头像上捶拓而成, 虽然已变形, 但保持了青铜人头像的面部特征, 眉、眼、嘴镂空, 鼻部凸起。经过复原,这一金面具反映出三星堆遗址的高度文明水平。

三星堆金面具

藏区也出土了不少精致的金面具。2012年,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出土了全国最小的金面具,这面面具虽然只有4.5cm长、4.3cm宽、0.1cm厚,但却保存的十分完好,不仅有明显的面部轮廓,而且还有白色打底的口部、黑线勾勒的牙齿以及用红黑颜料勾勒的五官。

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出土的金面具

除此之外,新疆地区也有精美的金面具。199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昭苏波马墓葬出土的金面具,面部特征完全不同于中原人士,而是典型的西域民族的威武形象。辽代墓葬同样也有金面具出土,值得一提的是,辽代的金面具基本按墓主人的面容打制, 颇有趣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昭苏波马墓葬出土的金面具

我们可以发现,金面具多出土于传统中原地区之外,这或许与汉地长久以来不大量出产黄金有关。通过对金面具的研究,我们可以很好地考察各地区文化交流和民族特性,为历史增添多样性。

文史君说

中国古代先民在面对各种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时,以及在彰显权威、便于统治时,总是会借助各种工具,面具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个。在数十年的考古发掘中,我国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玉器以及金面具,它们不但凝结着中国先民的智慧和审美,还展现出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以及中国冶炼技术的先进。而远离中原腹地出土的文物,更能体现出不同文化圈之间相互交流的结果。因此,一部面具史,也可算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1楼 2024-11-12 02:12:17 回复
1
回复贴,共
1
< 返回三星堆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