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联合创始人合影,从左至右为柯蒂斯、黄仁勋、克里斯
1993年年初,时任美国芯片制造商LSI Logi董事的黄仁勋,与在Sun Microsystems公司任职芯片工程师的好友克里斯·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2003年退休)见面,讨论如何开发一款能在个人电脑上实现逼真3D图形的芯片。在认为PC图形芯片市场大有可为后,凭借着银行里的4万美元,于1993年2月17日创办公司。该公司最初没有名字,所有关于公司的文件仅以“NV”(next version,意指“下一个版本”)命名,出于注册公司的命名需要,联合创始人们最终将公司命名为NVIDIA,该词灵感源于拉丁语“invidia”(意为“嫉妒”)。1993年4月5日,NVIDIA在加利福尼亚州正式注册成立 。
1994年6月,与意法半导体(SGS- Thompson)达成了首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该公司制造单芯片图形用户界面加速器 。
1995年5月,推出首款图形芯片产品NVIDIA NV1,该产品是首款能够实现3D渲染、视频加速和集成GUI加速的商用图形处理器。6月,获得红杉资本和西瑞雅风险投资(Sutter Hill Ventures)的首轮融资。7月,与世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
1996年6月,获得红杉资本和西瑞雅风险投资的第二轮融资。期间因开发资金短缺,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解雇了50多名员工,将公司剩余资金投入新产品的设计开发 。
1997年4月,推出全球首款128位3D处理器RIVA 128,在上市后的前四个月内出货量突破100万台。8月,与戴尔、Gateway、美光等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12月,扩大公司管理团队 。
1998年,与台积电签约建立多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台积电开始协助制造NVIDIA产品。期间继续拓展RIVA处理器系列,2月推出RIVA 128ZX,3月推出业界首款多纹理3D处理器RIVA TNT 。
NVIDIA标志(1993-2006)
1999年1月22日,NVIDIA挂牌上市。除推出RIVA TNT2、NVIDIA Vanta两大处理器产品外,推出了全球首款GPU(图形处理器),即1999年8月的GeForce 256。11月,推出适用于专业图形的工作站GPU“Quadro” 。
2000年,NVIDIA与微软达成合作,为微软首款Xbox游戏机开发图形处理器等硬件。除了发布GeForce、Quadro系列的升级产品外,发布了全球首款笔记本电脑GPU“GeForce2 Go” 。
2001年,推出业内首款可编程GPU“NVIDIA GeForce3”,使开发者能够创建定制视觉效果。年度收入达10亿美元,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半导体公司,被纳入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 。
2002年,处理器出货达1亿台 。2004年,推出SLI技术,允许多个GPU连接,借此以提升单台机器的图形处理能力。2005年,为索尼PlayStation 3游戏机开发处理器。
在2006年-2014年,NVIDIA除了保持GPU产品的设计开发外,开始进行CUDA技术的研发、推广、布局,试图让GPU产品均可支持CUDA。期间因手机等移动端市场庞大,NVIDIA也曾试图打开新市场,但由于竞争激烈等缘故而暂停计划 。
2006年,NVIDIA推出用于通用GPU计算的架构“CUDA”,使GPU的平行运算功能拓展至科学研究领域。2007年,推出Tesla GPU,使超级计算机中提供的计算能力可被广泛用于药物研发、医学成像和天气建模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工作。
2008年,推出运用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处理器Tegra 。2009年,推出FERMI架构与3D Vision技术 。2011年,处理器出货达10亿台。推出基于超高效 ARM 架构的定制CPU“丹佛计划”(Project Denver)。2012年,推出基于Kepler架构的GeForce GTX 600系列 。2013年,推出搭载触控笔和摄像头功能的平板电脑Tegra Note、便携游戏设备NVIDIA SHIELD、视觉计算设备NVIDIA GRID等 。2014年,发布移动设备芯片Tegra K1与平板电脑SHIELD TABLET 。
早在2012年,由于ImageNet大赛中以GPU为基础进行视觉识别训练的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在准确率上获得了突破性进展,NVIDIA开始关注并布局人工智能市场。通过搭建人工神经网络及企业级数据中心等方针,在2015年后正式投身于人工智能领域 。
2015年,NVIDIA发布支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NVIDIA DRIVE,旨在发展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同年发布的处理器GeForce GTX TITAN X,是为训练深度神经网络而打造;移动芯片Tegra X1,试图为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应用程序带来更高的处理能力。一系列的产品发布与宣传,标志着NVIDIA开始正式投身深度学习领域 。
2016年-2020年,NVIDIA推出了GPU架构(PASCAL、VOLTA)、服务器(DGX-1、Jetson TX2、DGX-2)、自动驾驶平台(DRIVE PX 2)等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品或平台,旨在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
NVIDIA Omniverse构筑的虚拟厨房与黄仁勋
2021年,随着元宇宙概念兴起,NVIDIA依托GPU底层算力等优势推出模拟协作平台NVIDIA Omniverse,试图对元宇宙进行探索发展。在2021年4月举行的GTC大会上,NVIDIA利用NVIDIA Omniverse平台构建了黄仁勋的虚拟厨房以及他本人的数字克隆人,经媒体报道后成为了元宇宙概念的热议话题之一 。
在AI生态发展方面,NVIDIA采用投资并购等方式试图推动加速计算带来的转型 。自2023年开始,NVIDIA面向云服务市场展开规划。2023年GTC大会上,NVIDIA宣布与微软Azure、谷歌Cloud等多家云服务供应商合作,推出NVIDA DGX Cloud;6月,宣布与数据云Snowflake合作。通过该类举措,试图将AI三要素(数据、计算、模型)整合于云服务,在AI领域进行长期布局。
2024年2月,NVIDIA开始计划建立新业务部门,专注于为其他公司设计定制芯片,包括先进的人工智能(AI)处理器 。同月,与软银达成合作联盟“AI-RAN Alliance”,成员包括爱立信和诺基亚。该联盟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改善无线服务,目标是将利用手机基站分发人工智能处理的技术商业化。此外,推出免训练,可生成连贯图片的文生图模型ConsiStory 。3月的2024 GTC 大会,推出多项产品和升级规划,主要为用于取代Hopper架构的Blackwell架构、升级自动驾驶芯片平台Thor、NIM微服务、Omniverse Cloud API等 。
2024年4月22日,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开发量子计算系统,该计划预计2025年启动 。
2024年4月25日,极越宣布将与NVIDIA协作打造智能汽车,从2026年起,极越量产车型将搭载NVIDIA集中式车载计算平台NVIDIA DRIVE Thor,该平台架构专为Transformer、LLM和生成式AI工作负载而设计 。
2024年6月2日晚间,宣布下一代GPU架构“Rubin”,预计于2026年推出,为Blackwell的下一个平台 。
2024年6月,英伟达发布开源模型Nemotron-4 340B。
2024年7月18日,谷歌等14家科技公司在阿斯彭安全论坛上宣布成立安全人工智能联盟(CoSAI),创始成员包括英伟达。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2日,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宣布,xAI团队、X团队、英伟达及支持公司于当地时间凌晨4时20分开始在孟菲斯超级集群上进行训练。
2024年7月24日消息,NVIDIA宣布推出新的NVIDIA AI Foundry服务和NVIDIA NIM推理微服务,与Meta刚推出的Llama 3.1系列开源AI大模型配合一起部署使用。
2024年8月27日,英伟达推出NVIDIA NIM代理蓝图(NIM Agent Blueprints),这是一个先进的开源基础模型,由英伟达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支持,涵盖了企业开发人员构建和部署定制的生成式AI应用程序所需的一切工作流,包括示例应用程序、参考代码、自定义文档和用于部署的Helm图表。
2024年8月29日,英伟达发布截至7月底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为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8亿元),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15%;净利润为1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83亿元),同比增长168%,环比增长12%。